欢迎光临中国热处理学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海峡两岸交流
第九届海峡两岸金属热处理论坛圆满闭幕
时间:2019-10-31    来源:未知    分享:

2019年10月22日上午8:30,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和台湾金属热处理学会共同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金属热处理论坛”学术交流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来自祖国海峡两岸的50余名热处理届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02.jpg

论坛由全国热处理学会秘书长李俏研究员主持。李儒冠研究员代表全国热处理学会对本次海峡两岸金属热处理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提出今后海峡两岸热处理学会要共建、共享、共生、共长,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响应。西南交通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李涛教授向与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了西南交通大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材料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基本情况及成就与未来发展方向。他表示,望通过本次论坛交流学习热处理领域的相关知识经验,最后预祝论坛举办成功。本次论坛共安排了4场邀请报告。


台湾成功大学李骅登教授做了题为“破壞CSI‐Fractography”的报告,通过航船,航空,大桥核灾等实际材料损坏案例分析指明了材料的损坏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热处理研究的过程中除了考虑材料结构、性质等本质因素还需关注分析人为、环境等外在因素。此外,李教授还分析解读了破坏分析因果理论以及产业界当下面对的材料损坏问题,并且介绍了如何应用因果理论来减少材料破坏现象,做出最佳化设计;西华大学罗德福教授以“替代镀铬的可控离子渗入技术及其应用”为题,介绍了镀铬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从多种角度对PIP技术替代传统镀铬技术的优越性做了详细介绍,最后对PIP技术的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台湾南台科技大学的吴忠春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合金设计与热处理对6000及7000系列铝合金材料特性之影响”。铝合金虽为传统材料但也存在许多值得研究创新的地方,吴教授对铝合金材料的特性和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指出了铝合金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也提供了许多开发成功的案例,说明传统金属材料仍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四川大学黄维刚教授以“从材料强韧性角度认识热处理工艺中的组织调控”为题,带领听者从多个角度再认识热处理工艺,展示了关于热处理工艺的多种思考,并从一种新的角度来讲解韧化机理和途径,重点对贝氏体转变-QP工艺(B-QP)、淬火-动态分配工艺做了相应阐述。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与台湾金属热处理学会于2011年共同发起的“海峡两岸热处理学术论坛”,旨在促进海峡两岸热处理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繁荣两岸在材料热处理领域的研究、开发及应用,至今已成功开展了9届。在过去的8年里,我会与台湾金属热处理学会保持着频繁而紧密的互动,交流范围逐渐扩大,形式灵活,不再拘泥于论坛报告交流,不仅加强了技术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两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多种后续合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我们很欣喜地看到海峡两岸的频繁互动,对加深两岸同行之间的感情和友谊、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共同发展已做出了十分积极的贡献。


Baidu
map